浅析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流程优化思路

2023-03-13 09:38:524994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简化流程,对于流程上的管理愈加重视,只有流程上的高效运作才会实现经营目标与战略目标。企业经营,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管理过程,从而促使流程的设计是以客户需求为牵引,不断优化、升级整个管理过程。那么,对于原本缺乏流程管理理念以及存在管理障碍的企业通常会出现哪些问题呢?


1.员工日常遇到大事小事都要请示领导,导致领导无法专注其应该关注的战略方向层面。本来聘用员工是解决问题的,但现在大多数问题仍然落在领导头上。例如:审批流程,各级负责人都签字通过,最后出了问题,责任归属不清。


2.部门之间出现沟通障碍,遇到问题都推卸责任,对于一项工作思考维度不同,无法达成一致,既浪费时间,又没解决问题。


3.员工经常接到领导安排的非职责范围内的临时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耽误其本职工作,还增加了其在临时工作中所到来的风险成本,继而耽误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


4.公司缺乏可供参考的指引性文件,新员工入职以后缺乏工作规范和指引,边问边学,熟悉业务比较缓慢,也难以快速的融入企业中来。


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可归结为如下:


1.很多企业因为内部组织结构较简单,日常工作均由领导直接指挥。随着规模的扩张,企业管理层级增加,需要协调的事务越来越多,权力达不到的地方或权力交界的地方总是会重复产生问题,导致老板疲于救火,而无暇关注企业战略和规划层面的事务。


2.审批的流程,各节点审核、审批的内容界定不清,致使审核人只是关注前一节点的审核结果,签字审批过程流于形式,无法起到风险管控的效果,将责任逐步推向了一线人员,而且层层审核的流程也严重影响了业务开展的效率。


3.企业扩张导致部门关注各自孤立的活动,只关注老板的感觉,只关注自己局部的效率。


4.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职责划分不清楚,对于每个关键步骤必要的输入、输出以及工作任务接口均缺乏明确的规范,造成流程执行质量难以提升,也导致绩效考核时的困难。


5.对工作缺乏统一的分类框架,无法形成统一的工作语言和统一的思维结构,从而导致对于业务的讨论无法在同一维度。


6.已有的流程没有形成书面的文件,最优实践只是依赖经验丰富的员工,没有固化下来,结果造成缺乏工作执行标准,以至于员工缺乏遵循的依据,多以个人经验为标准,新员工入职时也缺少了工作指引。


针对以上现象和原因,如何通过流程优化的管理提升改善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下面将作一简单介绍。


首先,固化各项工作的流转和执行标准,并将其落实到流程文件体系中。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和产出,匹配相应的权利。在业务流程中建立控制程序,压缩管理层次,减少不必要的控制监督人员,减少对于个人的依赖,让高层领导将更多精力放在企业的战略决策上。


其次,根据流程理顺结构,明确角色及职责,使业务有序运作。使流程中没有空白地带或重叠区域,真正做到职责明晰、分工明确,消除部门之间的扯皮现象。


再次,将企业的业务分类分级成为相互联系的流程,在企业内建立一致的工作语言,统一认识问题的思维结构。


最后,流程体系文件能让企业员工更好地了解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其他工作开展的方式,同时能够为新员工提供明确的工作指导,帮助新人快速熟悉业务和融入企业。


通过流程优化,不仅可以提高组织运作效率,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同时打破部门间壁垒,增强横向协作,从而使管理层能够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企业的整体运作,确保公司策略得以有效地执行,最终支撑战略的实现。


更多企业如今从关注个别流程的优化向关注体系上的优化转变,有意培养员工的流程观念和意识,大幅提升了企业运作效率。